中国硅谷一季度经济增速位居内地一线城市之首,凸显深圳在美国遏制国家科技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的坚韧和实力。

在电动汽车行业增长强于预期的推动下,比亚迪所在城市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 6.5%,超过上海和北京,其国内生产总值 (GDP) 达到今年前三个月为 7772 亿元人民币(1125 亿美元)。

在两座城市的经济规模差距在去年已经扩大到 8000 亿元人民币左右之后,它也进一步领先于邻近的香港。香港经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2.7%。

它的强劲表现让中国科技行业希望能够承受来自华盛顿的无情压力,华盛顿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对其技术出口施加限制,而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技术公司处于限制的中心。

数十家深圳公司现在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该名单禁止他们未经许可进入美国零部件、技术和市场。

Natixis 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Alicia Garcia-Herrero 表示,深圳在先进技术和生物技术方面显然具有“巨大潜力”,但其成功还取决于“两个本地因素”,这些因素超出了“通常的怀疑”美国遏制。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政府有能力继续在财政上支持创新,因为公共债务确实在膨胀,而且地方政府的资金更加紧张,”她说。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私营部门的创新动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敌对监管体系——无论是国家安全还是数据要求——私营企业家是否会像过去一样受到激励进行创新尚不完全清楚。”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警告称,根据四分之一的数据做出判断还为时过早,并指出深圳在其快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发展道路上仍面临挑战。

但这是中国结束严格的冠状病毒控制措施后该市强劲复苏的第一个迹象,使深圳在引领大湾区一体化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北京将大湾区视为推动全国经济升级的重要引擎。

大湾区是中国政府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等城市连接成一个综合经济和商业中心的计划。

广东省改革委执行主席彭鹏表示,深圳具有位于珠江三角洲制造中心的优势,毗邻香港等国际化城市,但仍警告称,外部挑战依然存在。

“贸易战和技术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使[深圳]自主发展困难重重,”他说。

“对美国和西方的打压可能会导致供应链中断。而且对芯片和掩模对准器的基础研究还不够。”

与深圳第一季度 6.5% 的增长率(也高于今年前三个月全国 4.5% 的增长率)相比,上海的经济增长了 3%,达到 1.05 万亿元人民币,略微相形见绌。

与此同时,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1%,达到 9950 亿元人民币,而广东省省会广州的经济同比仅增长 1.8%,达到 6964 亿元人民币。

“与大多数其他拥有深厚历史和自豪感的城市不同,人们聚集在深圳的唯一目标是寻求经济发展,这是深圳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拥有 30 年全球技术高管经验的 Hugh Chow 说,他也是位于大湾区的 Radiant Tech Ventures。

据洪介绍,深圳正致力于打造以基础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持为核心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策支持的科技创新体系。香港贸易发展局。

深圳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特色,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等企业均已在深圳设立总部。

私募股权公司SAIF Partners的首席代表袁辰杰表示,深圳需要找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来赶上什至超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

袁说:“高科技企业增长的主要地区是江苏、上海和浙江,它们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珠三角。”

一季度,深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而上海则下降3.3%。

“深圳正在努力引进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袁补充说。

“同时,深圳可以与香港的大学合作开展技术研究,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Radiant Tech Ventures的Chow表示,美国对先进技术的“单边限制”越来越多,这将阻碍中国的发展。

“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从长远来看,这种脱钩可能会让美国付出更多代价,”他补充说。

“然而,有一点很清楚,过去 30 年的全球化时期正在慢慢结束。

“机会在于中国将继续寻找出路,”周补充说,并指出深圳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行业的快速扩张具有“特殊魅力”。

比亚迪在 2022 年交付了 186 万辆纯电动和插电式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特斯拉的 130 万辆 42%。

在上个月的一次地方科技论坛上,当地政府指出,生物技术和脑科学技术将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一些项目已经在光明区的一个科技园进行开发。

深圳还出台了吸引人才的激励措施,例如更宽松的落户政策和慷慨的创业补贴,以帮助缓解该市与北京和上海相比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调查显示,深圳凭借先进的科技产业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而在创新方面排名第一,每万人获得的专利数量最高.

尽管存在局限性,但深圳在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地区的创新中心,而香港将在变革性的技术发展中发挥互补作用。

香港贸易及发展局全球研究首席经济学家曾雅丽表示,香港“是通往大湾区的重要生物技术门户”,因为它为中成药产品、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外国制造商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