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Mini Cooper 车主 Lily Yu 表示,上个月她“非常担心”,并想知道是否应该停止驾驶这辆车几周。

她在微信上发了一张配了这辆车照片的帖子,表达了她的担忧,这与它的驾驶性能无关,而是集中在驾驶一辆由一家在中国受到歧视指控的公司生产的汽车所带来的尴尬风险。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旗下的英国品牌成为最新一个在中国受到抨击的全球品牌,此前在上个月的上海车展上,两名在 Mini 展位工作的工作人员被拍到拒绝向中国游客免费赠送冰淇淋。给一个西方人一些。

该事件的一段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对外国人明显优惠待遇的激烈批评,许多人呼吁抵制该品牌。对此,该公司于4月20日和21日在24小时内两次发出道歉声明。

这对于来说是一种熟悉的愤怒,上个月她最终带着她的 Mini 离开了中国东部浙江省省会杭州的街道。

从 2018 年因种族主义广告陷入困境的意大利奢侈品牌 Dolce & Gabbana,到 2021 年因拒绝使用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棉花而受到抨击的瑞典快时尚零售商 H&M,许多国际品牌都在中国遭遇消费者抵制。最近几年。

瑞典全国中国中心的分析师 Hillevi Parup 表示,随着网络民族主义(有时由政府煽动)抬头、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恶化以及来自本土品牌的竞争加剧,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现在面临更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对中国的负面态度似乎有所增加或居高不下,”她说。

“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表明,外国公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来自两方面:受国家宣传影响的民族主义中国消费者,以及其他消费者群体和政府,主要是西方国家,他们对中国越来越警惕。

“因此,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具有挑战性的平衡行为。”

虽然网络反弹对目标公司业务表现的总体影响仍不明朗,但一些公司发现他们在卷入争议后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H&M 2020 财年报告称其在中国大陆拥有 445 家门店,但根据公司网站显示,现在只有 316 家。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吴芳说,一项关于 2012 年东海争议岛屿反日抗议活动后中国消费者抵制日本汽车的研究表明,日本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商学院。

“从长远来看,严重的网络反弹会损害品牌形象,这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她说。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奢侈品牌能够迅速应对危机,例如,立即终止与卷入丑闻的品牌大使的合作关系。

吴说,除了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外,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也是外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频繁冲突的原因。

“购买国际大品牌可能是一种‘国际化和高社会地位’的自我表达,但如今的年轻一代想要的不止于此,”她说。

“随着中国的强大和民族自豪感的蔓延,很多年轻人也想表达‘我是中国人’、‘我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等东西。”

咨询公司麦肯锡上个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3 年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前 20 大手机品牌中约有 46% 来自国产品牌,但到 2021 年这一比例上升至 64%。

“中国消费者选择本土品牌是因为他们的质量和创新水平,而不仅仅是因为低价格或民族自豪感,”它说。

研究发现,从 2006 年到 2020 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所有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从 16% 下降到 10%,尽管按绝对值计算,它们的收入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它们在中国所有利润中的份额从 16% 下降到 14%。

“简而言之,[跨国公司]发展迅速,但远低于本地竞争对手,”它说。

麦肯锡大中华区主席魏乔恩表示,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一直是近期访华的众多跨国公司CEO关注的重点之一。

“我们可以说地缘政治改变了中国的很多事情,但我认为对中国的跨国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来自国内公司的竞争,”他上个月在上海表示。

“在我看来,来自本地竞争对手的压力——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迭代——比来自地缘政治的压力要大得多。”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Joerg Wuttke表示,中国幅员辽阔意味着它仍然提供了很多机会。

“即使中国的增长预测非常非常低,它也会变成 [经济产出] 的大幅增长,”他上个月在上海表示。 “即使是 2%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也意味着它们正在 [增长] 达到奥地利经济的规模。

“我们是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看看这个,还是我们想在国内至少努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这样。”

为了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中谋求商业成功,大多数公司在遇到公众抗议时都选择了道歉。

根据 Parup 与人合着的一项关于 2008 年至 2021 年间中国消费者抵制外国公司的研究,超过一半的被抵制公司公开道歉作为一种损害控制形式。

然而,更好的解决方桉可能是“完全避开公众视线”,它说。

Parup 说:“道歉和解释往往会吸引更多注意力,这经常被用来对付这些公司。”

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在最近访问中国期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该公司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开展业务的秘诀在于寻求相似之处。

“这个市场存在挑战,因为我们是一家美国公司,我们必须证明在市场上与当地相关,”他 4 月底在北京大学表示。

但尽管存在文化和政治差异,人们“相似多于不同”。

“人们问我,在中国、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等所有这些地方做生意有什么区别?这就是秘密。我们的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这句话在今天比我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他说。

他表示,他预计星巴克中国有朝一日会比美国星巴克规模更大,“某个时候”在中国拥有超过 10,000 家门店。目前,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店在中国拥有6000多家门店。

据路透社报道,周二,在中国业务复苏的推动下,星巴克的季度利润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

在取消严格的流行病控制措施后,中国消费者的流动性和支出在 3 月份大幅反弹。

即便如此,一些分析师曾预计,在上一季度暴跌 29% 之后,中国的销售额仍将处于亏损状态。

相反,这家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在截至 4 月 2 日的第二季度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3%。

驻杭州的品牌顾问谢富良表示,对于 Mini 来说,最近的冰淇淋风波是民族主义抬头和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溷合结果。

“宝马一直被中国人视为财富的象征,”他说。 “在 Covid-19 的过去几年里,许多人的财务状况恶化,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心理失衡,这使一个小冰淇淋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他建议外国公司避免敏感问题,用中国古话“求和不求一”。

“但他们也应该明白,消费者的言行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他说。

“在网络民族主义爆发后不久,消费者可能仍会驾驶 Mini 购买星巴克咖啡,并使用 iPhone 付款。”